安徽簎唯一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朱海燕对此文引发共鸣
安徽青年报社:

读了贵报近期所刊发的《一串动人的音符——<郭因研究文选>为“他堪称人民的美学家”做出了生动注解》一文,十分激动。我为安徽有郭因先生这样的美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是安徽利辛人,虽离开故乡近半个世纪,但我始终关注着安徽,哪怕她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令我高兴,令我感奋。这几年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几千万安徽父老乡亲的不懈奋斗。但是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仅看经济一个方面还不够,还要看这一地区的文化成果,这是和经济同重量级的标志性的指标。
作为安徽有郭因先生这样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杰出美术史论家”称号,十分难得。先生的十二卷《郭因文存》被称为“全国美学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更是名至实归。
我以为安徽树立郭因先生为文化界的重大典型,这对韩俊同志提出的“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竟争优势、发展优势”具有现实的长远的战略意义;对于召示年轻一代文化人奋力登攀文化高峰具有非凡的引领意义。
回顾安徽的文化,建国后有赖少其、陈登科、鲁彦周等人,使安徽文化艺术的天空灿烂夺目,后又有著名诗人公刘的加入,安徽的文学艺术在全国也是能数得着的。
近年来,安徽的文化、文学艺术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仍不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重量级的开山之作问世。我们可以与周边几省比较,安徽西面是河南,从经济角度比,安徽不低于河南,虽在经济总量上低于河南,但从人均水平上,安徽高于河南。但从文化角度比,安徽却远远落后于河南。从茅盾文学奖获奖来看,此奖自开评以来,共有50部作品获奖,而河南就有10部。占茅奖的五分之一。安徽与湖北相邻,湖北有熊召政,有方方,有池莉,而安徽目前尚未有这样重量级的作家。
安徽紧靠江苏,在文学,绘画,书法等等方面,也远赶不上江苏。
安徽有条件有能力追上去,文化艺术界人士应该像郭因先生那样,不为小名小利,不搞勾心斗角,不搞官场游戏,埋头做学问,搞艺术,相信经过三五年奋斗,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文化成果。安徽经济总量已跃入前十,文化成果也应该跃入前十,我想这个目标是应该能实现的。
韩俊同志谈到文化资源问题。的确安徽的文化资源太丰富了,开采任何一个点,我以为都会在全国产生影响。如宣纸这一题材,这是多么好的电视片题材啊!如黄梅戏,这是多么好的长篇报告文学题材啊!可是安徽的文化人却没有去开采。
作为安徽人,我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文学艺术者能像郭因先生那样,投入到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中,建造安徽的文化高原,打造安徽的文化高峰。

他堪称人民的美学家

聚集《绿学·从原点到未来——郭因研究文选》精彩看点

杨益军
“郭因同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美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19年前我第一次阅读了他的著作《艺廊思絮》,就觉得他的思想深邃,文字优美,使我这个对美学完全外行的人初步懂得什么是美学……后来见到郭因同志,他高兴地向我介绍他正在推广的技术美学,把美学运用于发展生活与美化生活。从郭因做过的很多事情看,他堪称人民的美学家。”二十多年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欧远方曾在《郭因——人民的美学家》一文如是说。
由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编、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绿学·从原点到未来——郭因研究文选》(以下简称《郭因研究文选》),共35万字,收入了欧远方等四十多位各界人士对美学家郭因的研究文章,众多客观而又精彩的评说,为欧远方先生“他堪称人民的美学家”做出了生动注解。
1926年出生的郭因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美学家,也是目前我国健在的年龄最长、影响较大的当代著名美学家。他曾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杰出美术史论家”称号,皇皇十二卷《郭因文存》被称为“全国美学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其大量卓有成就的著述和在中国美学领域广泛的社会影响,郭因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追捧的热点人物,大量出版物和媒体对美学家郭因的研究和报道文章在数百篇之上,形成了一道较为别致的文化风景,被称为安徽文化领域特有的“郭因现象”。如果说半个世纪以来,众多出版物和媒体对郭因的研究、报道是一首文化交响乐,那么《郭因研究文选》,则是这首交响乐中最动人的音符了。作为绿色美学的奠基人,郭因的绿色美学到底有哪些值得推崇的价值和意义?郭因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
《郭因研究文选》开篇收入了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该书主编李春荣两年前在郭因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他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和郭因先生共事30多年来的真切感受:“作为晚生后学的我便认识了为人、为文如灯塔般存在的郭因先生。我惊奇地发现,在郭因先生的周围总是围绕着、聚扰着一茬又一茬的年轻学人,大家就像卫星般自发地围绕着先生交流探讨、俯拾仰取,收获满满。”
郭因在全国率先倡导“追求三大和谐”的“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是一件富于远见卓识的理论贡献。李春荣在文中写道:“1998年,时任安徽省副省长汪洋评价郭因先生:‘其首倡的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理论,以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的身心之间的三大和谐为核心,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同时,绿色理论坚持来源于现实生活,贴近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镇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经过十多年的丰富和发展,郭因美学理论已成为安徽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为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让自己的血跟人民的血流在一起,哪能写出属于人民的、惊天动地的血的诗。”年近百岁的美学家郭因从山是山,水是水的原点出发,经历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又到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他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学术担当,向美学的珠穆朗玛峰攀登,一路荆棘、一路繁花,最终站到了光明顶上。
安徽省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学会原会长何迈在题为《从绿色的原点走向绿色的未来》长文中写道:“郭因举一面绿色旗帜走路,当一名绿色艄公弄潮,推一块绿色巨石上山,播一把绿色种子下地。”“正是美,牵引着他从家乡那个原初就存在的天然绿色小原点出发,一步一步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那个‘天人合一’的人文绿色大原点,然后又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美学研究的道路。也正是美,推动着他经过艰辛而苦难的历程,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一个国际思想家,一个有影响力、有辉煌成就的社会精英,一个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美学家,一个首倡大文化、大美学的美学家,一个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郭因先生的大智大勇,在于他一生爱美、求美、发掘美、研究美、宣传美、捍卫美。然而他不同于前人和他人的地方,还在于他坚持在美学研究中,既不唯上、唯书,更不唯古或唯洋,而是唯实、唯优、唯精、唯未来、唯创新。他几十年如一日,总是以一个探索者的眼光观察世界,以一个求是者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一个跋涉者的步履往前赶路。因而他看了人之未看、求了人之未求,说了人之未说,写了人之未写,著了人之未著。”
何迈在文中写道:“我们只要读一读郭因先生约二百万字的《山高水阔——我的审美跋涉》,就会惊人地发现他那扑面而来的敢于独持己见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他,曾经用散文诗、哲理诗的形式,写出了轰动美学界、大学校园的美学著作——《艺廊思絮》。正是他,曾经同样用散文诗哲理诗的形式,就政治、哲学、历史、人生和文艺等方面的问题,写出了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正是他,曾经以自度散曲为表现形式,以评论《红楼梦》等为创作内容,写出了独具一格的著作——《红楼梦人物咏》。正是他,曾经创造性地写出了《中国绘画美学史稿》和《山水画美学简史》,不仅填补了美学史研究中的空白,而且为绘画界提供了提高绘画创作水平的理论武器。正是他,曾经写出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形神论问题的专著《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以灼见真知独辟蹊径解决了长期困扰画界创作的‘形似’与‘神似’的难题。正是他,曾经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关于技术美学的刊物,引进与宣传技术美学,而《技术美学》的出版与发行,一时间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技术美学的研究,在中国大地兴起了技术美学的研究热潮。正是他,曾经主张把美学应用于广泛的生产、生活领域,并创办了有关组织进行实践活动,一举打破了美学界的沉闷,促使美学走出书斋而走进火热的生活。正是他,曾经提出了大文化、大美学,进而提出了绿色文化、绿色美学,不仅第一次融合了文化与美学,而且使美学由远离生活至走近干预了生活,从而使美学的发展获得了勃勃生机……正是他,曾经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异化理论、美学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研究与阐述,旗帜鲜明地肯定马克思主义是最高的人道主义,肯定社会主义也有异化现象,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人道主义观点、异化理论的密切联系,肯定马克思主义实际上认为‘在人看来是和谐的、对人来说是和谐的,人们感受是和谐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达到了最高和谐、实现了彻底人道主义的彻底自然主义的共产主义是最高的美’……郭因先生并不是一个热衷追求‘伟大’‘显赫’‘了得’的人,而是一个普普通通、不辞劳苦的拓荒者、开创者、建树者,当然更是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平民学者、平民美学家。”
(二)
郭因美学的演进与发展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即从传统美学到大美学再到绿色美学。
安徽省美学学会原会长陈祥明对郭因强烈的人道激情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有着深刻的感触,他在题为《郭因的人文关怀与绿色美学建构及其当代意义》长文中写道:“郭因美学属于现代美学范围,具有强烈的当代性,郭因继承了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开创的现代美学传统,并从一个新的维度将它大大推进;郭因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中国化,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现代化,将外来哲学与美学民族化,并将它们融通及至融合起来;郭因美学理论比较恰当和确切地勾画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审美视野与期待、审美理想与追求、审美活动的心路历程;郭因美学努力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统一、和谐,因此可能成为未来美学的重要生长点;郭因美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很大的包容性,自觉地努力将理性美学与感性美学综合起来,以形成新时代美学风貌。”
在陈祥明看来:“更难得可贵的是,郭因的美学尤其绿色美学不仅是‘当代人学’,说着‘现在与未来的人性话语’而且是‘民族文化学’,说着‘中国文化与美学自己的话语’。郭因美学在中国新时期美学园地自成一家,独具一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重视、所接受,绝非偶然与侥幸。”
“郭因的美学理论是一种大美学理论,其涉及的领域除了传统美学所包含的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建筑、电影、电视等外,还广泛地涉及生活及生活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生产、环境、生态、社会发展,乃至人际关系、人格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在这诸多方面的论述中,有一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并形成郭因美学思想的理论轴心,那就是他的‘道中庸’而‘致中和’,即‘由中致和’的思想。”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承华在题为《“道中庸”而“致中和”》的文章中诠释了郭因美学思想的理论轴心。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原所长余秉颐在谈及郭因学术思想的根本追求中,深感强烈的和谐精神是郭因学术思想之本:“这种和谐精神来自郭因毕生对于天下和谐的热切向往和执着追求。追求天下和谐,体现了郭因的仁者情怀,体现了郭因的哲人睿智,体现了郭因的赤子之心,体现了郭因的无疆大爱!”
著名作家陈桂棣在《走向未来的绿色文化》一文结语时写道:“中国古文化终结在安徽,我们不该忘了桐城文化;新文化的发轫也在安徽,我们不该忘了陈独秀和胡适二位先贤;而通向未来的文化亦兴起在安徽,这就是郭因先生的绿色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明居在《郭因绿色美学理论的哲学根源》一文中强调:“郭因先生是用美学家的眼光去歌咏绿色的,是用文学家的眼光去描绘绿色的,是用哲学家的眼光去透视绿色的,因而他笔下所表现出来的绿色,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了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生命精神。郭因先生不仅揭示了绿色的生命精神,而且对绿色的生命精神做出了全方位的深刻剖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显元从大美学的方向、意识、对象、体系、功能、方法和性质等七个方向,纵论了郭因对中国当代美学的贡献:“郭因的大美学,正是美和美学在当代发展的产物,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吴衍发在《论郭因的马克思主义绿色美学观》一文中指出:“郭因绿色美学,既体现了其美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又表现出其理论的前瞻性。因而郭因绿色美学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美学是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其美学具有经世致用实践价值取向,三是其美学思想与国家和谐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契合。”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张宪平在《郭因及其美学的崇高美》一文中道出了肺腑之言:“读郭因的美学论著不可能保持平静的心情。他那足以让天地为之动情的审美跋涉,使我自始至终激荡于崇高美的感受之中。捧读郭因的美学论著,犹如读一部美学的百科全书,由不得你不心潮起伏,情随文迁。时而满腔悲愤,时而欣喜非常,时而忧心如焚,时而心花怒放,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心领神会,时而感慨涕零……”
安徽新华集团纪委书记郑圣辉在《“三和两美”话绿学》一文中认为:“郭因先生的学术思想,用一个字来概括是‘绿’,用两个字是‘和谐’,用三个字是‘真、善、美’,用四个字是‘经世致用’。他深层次论述了“绿”是郭因学术思想的起点和目标,“和谐”是郭因学术思想的灵魂,“真、善、美”是郭因学术思想的真谛,“经世致用’是郭因学术思想的实践特色。
时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在《郭因学术思想的“大处”和“小处”》一文中强调:“较为系统地读了《山高水阔——我的审美跋涉》这四大本文集后,我感到自己原来不仅误解了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的内涵,而且对郭因先生的整个学术和人生实知之甚少。郭因先生所倡导的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绝不仅仅是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能概括的,也并不是美学一般原理在社会生活领域的简单放大和套用,而是用美学的观点对人类社会模式进行一种整体设计,是对人类理想生存方式的一种探索和描述。”“郭因先生的学术不仅能从大处着眼,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设计出美好的前程,而且能从小处着手,为奔向那美好前程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扎实的努力。正是有了这些小处着手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努力,郭因先生为人类理想勾画的无比美妙蓝图虽然属于未来,却并不让人感到虚无缥缈、无法企及。”
安徽书画院副院长陈明哲撰文指出:“郭因先生的《山水画美学简史》探寻着人类精神栖息的家园和精神翱翔的天地。郭因先生讲,所有山水画作品首先都应该满足人们栖息精神或翱翔精神的需求,这也是先生对山水画美学的独特阐释。先生曾借助梦里文字表示:‘只要是无害于人类,一切生物我们都应该接纳,都应该帮助它成长。大自然如此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棵杂草呢?先生满怀欣喜的认为:‘明天的人类将生活在最最美丽的山山水水之中。明天的人类,将会创造出最最美丽的山水画。明天的人类,将会有最最理想的栖息精神家园和翱翔精神的天地。’正如郭因先生所期望的那样,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安徽大学教授王达敏在《被美学家遮蔽的散文家》一文中开篇写道:“说郭因是美学家,指出的是一个事实;说郭因是散文家,指出的也是一个事实。作为美学家,郭因早已闻名学界;作为散文家,郭因的创作几乎未被人们提起。究其因,是美学家的高大身影严严实实地遮蔽了散文家郭因。解读郭因的散文是一种艺术欣赏,解读郭因这个人也是一种艺术欣赏,而且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郭因是一个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人,这样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自然要引起我们的格外重视。”
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厅级巡视员李传玺在《郭因老,中西绘画比较美学研究的开拓者》一文中强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是郭因先生学术独创性贡献的“标配”,但如果读他更多的美学论著,就会发现郭因老还是中西绘画美学比较研究的开拓者,这一开拓正是他的绿色美学思想得以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郭因在《艺廊思絮》中说:“一个艺术家,只有在道德意义上是一个美的人,才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道德意义上美的作品”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刘继潮、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章飚在共同撰写的《哲人的睿智 诗人的情怀》一文中写道:“在安徽省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学会印出的《山高水阔——我的审美拔涉》一书,不仅收入了国内外学者对其《史稿》等论著的赞誉与肯定性文字,而且收入了对《史稿》的批评与否定性文字。这是十分引人瞩目和不同凡响的举措。这些文字,使研究者可以历史地、主体地去把握一位老学者学术成就的真实。郭因在学术上的自省和自察,令人感佩;对不同见解的宽容和大度,更体现出其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
(三)
著名作家鲁彦周轰动一时的《天云山传奇》,影片中主人公就是从徽州山水走出来的郭因夫妻的影子。郭因曾在不同场合说过:“我是绩溪人。我是徽州绩溪人。我是绩溪牛。我是徽骆驼。”诚如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汪振鹏在《绿色美学与徽州文化》一文中所言:“徽州文化滋养了郭因,孕育了郭因的绿色美学。绿色美学也丰富了徽州文化,集中体现了徽州文化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郭因作为胡适之后绩溪县的一代大儒,自然引起绩溪乃至徽州一批学者的追寻。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汪裕雄在作为郭因同乡,“在20多年的交往中和郭因就大美学讨论、请益和答疑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他在《美学无妨大——郭因“大美学”小议》一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初,郭因以其‘大美学’鸣世。他在美学上,是多面手。‘大美学’涵盖的诸多领域,他都曾一一涉猎,多有建树。读他的文章,总能使人贴近他的心,为其中的蓬勃的热情所征服,所感动,这种境界,自是我们一班久困书斋的书生难以成就而又欣羡不已的。”
黄山学院原党委书记汪良发和教授方利山共同撰写的《郭因绿色美学思想与徽州文化》,从深层次解读了徽州文化中的绿色美学、郭因绿色美学与徽州文化和绿色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绿色美学思想的构筑和践行,是中国徽州学影响力的又一证明,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当代辉煌。”
资深媒体人胡跃华的《郭因与胡适——两代徽州文人的隔世情缘》令人印象深刻。郭因绩溪同乡石原皋的《闲话胡适》出版后曾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巨大反响,当初郭因为何对催生石原皋的这部著作给予坚定的支持?郭因为何把石原皋当成永生感激的大恩人?郭因和石原皋相互成就的佳话为何感人至深?郭因对胡适的认识和情感经历了哪些起伏变化的过程?郭因对于给胡适题写:“一代英才,迷误堪哀;风清日朗,魂兮归来。”引发的风波给出了哪些解释?胡跃华此文解开了众人心中的问号。
安徽日报原高级记者鲍义来在题为《绩溪两名贤——也谈郭因与胡适》文章中,对郭因为什么“早年对胡适敬佩,中年对胡适存疑,晚年对胡适基本肯定”的心路历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和评说。他还挖掘和梳理了胡适和郭因的10个共同点,伴随一桩桩有权威来源的趣闻逸事,为人们研究胡适和郭因提供了较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四)
郭因的学术研究视野宏阔。他对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同样注入了大量心血。从当初的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首任会长到现在的名誉会长,郭因绝不当挂名会长。“他的管子学术研究文章和讲演大抵有六七篇,虽数量不多,篇幅不长,但篇篇精粹,集思想的积淀,学术的智慧和文采的火焰于一炉,成为管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龚武在《美学大家郭因的管学情缘》一文中如是说。安徽省管子研究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短短十几年来逐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管学研究高端平台、学术高地,被评为“全国社联先进社会组织”“5A级中国社会组织”,一个位居皖北颍上县城的研究会何以能在全国享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龚武以亲身经历在《美学大师郭因的管学情缘》中,从郭因在管子研究会“当主帅‘友情出演',做会长‘无为而治’,传‘薪火’功成不居”三个切入点讲述了令人对郭因肃然起敬的幕后故事。
展卷读来,《郭因研究文选》精彩之作此起彼伏!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宛小平和时任安徽艺术研究所所长王长安、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周红兵等一批学者对美学家郭因美学理论从不同角度撰文做出的论述,都值得再三品读。
(五)
掩卷《郭因研究文选》多日,这些动人的音符依然在耳边回旋。读完《郭因研究文选》,让人产生研读十二卷《郭因文存》的冲动。由衷感谢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安徽文艺出版社及时向读者推出了这部作品。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上强调:“努力将安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建造安徽的文化高原,打造安徽的文化高峰,《郭因研究文选》的出版发行,可谓正当其时!500万字鸿篇巨著《郭因文存》是研究郭因美学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笔者建议:尽快成立郭因美学研究会,让当代著名美学家郭因学术成果在文化强省的进程中释放出更多潜在的效应和能量。